有一种无敌心态:要么得到,要么学到
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09:00:22 贵州省安顺云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蒋勋在讲解《定风波》中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一句时,如是解读道:

走过来的人生都是我的,无论是雨是晴,都没有什么不好。

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容易被生命中那些糟糕的“雨天”所影响,将其视作为一种失败。

但其实,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,要么得到,要么学到。

悟透了这一点,你自然就能活出不惧世事、自在坦然的姿态。

01

余光中写道:说是人生无常,却也是人生之常

成年人的生活有时就像走钢丝,你根本无从预料,下一刻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。

J.K.罗琳曾在演讲中谈及她的经历。

22岁那年丈夫突然提出离婚,并绝情地将她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一起赶出家门。

离异、失业,加上无家可归,罗琳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。

她独自带女儿租住在没有冷气的小房子,靠领政府救济金勉强维持生计。

她一度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,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糟糕透顶。

直到有一天,看着女儿乖巧可爱的身影,她忽然意识到:

既然最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,那自己是不是也没什么可再害怕的了。

“我还活着,还有一个我深爱的女儿,还有一台旧打字机和一个伟大的想法,为什么不再去努力试试看呢?”

就这样,罗琳下决心重拾年轻时的写作梦。

之后多年的时间里,除了照顾女儿,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《哈利·波特》的创作中。

虽然手稿曾连续被12家出版社拒绝,但她不曾气馁,一如既往坚持潜心创作。

直到小说终于成功出版,创下席卷全球的销售奇迹,也让她一跃成为全球最富有作家之一。

成名后,她对生命中那段至暗时光的存在价值也有了更清晰而深刻的认知。

用她的话说,是黑暗的来临让她获得智慧,变得坚强,从而构成她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。

这正应了《庄子》中所写的哲理:世上没有无用的事物,只有没发现的用处。

在我们生命旅程中,遇到的每一个人,遭受的每一段境遇,背后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

哪怕有些事的发生,在眼下看来是种痛苦,但只要把它放到时间长轴里去看,就会发现:

凡事磨你,皆为渡你。

世事虽然起伏难料,但人生就是这样,经一事,才能长一智。

当你不再畏惧与对抗,只是以允许的姿态顺应种种经历,那一切发生就皆可为你所用。

02

同样被生活碾压,为什么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,有些人可以顺利走出低谷?

我们可能都会觉得,那是前者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所致。

其实答案并没有这么复杂,很多时候,仅是一念之别而已。

前者遇事总是容易破防,纠结别人为什么这样对自己,这样的事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结果除了增加内耗,让自己沉浸在失去感和委屈感中难以自拔外没有任何益处。

后者则相反,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“受害者”三个字,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“获利者”。

无论事情是好是坏,自己都不亏,要么丰富了体验,要学到经验。

有这般好心态的加持,自然也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,翻不过的山。

1985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剥夺了实权,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。

换作别人,可能会觉得备受打击。

但乔布斯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而是把它当成反思了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一次契机。

之后他重新出发,创立了NeXT公司,专注于开发高端工作站。

最终,NeXT凭借研发的先进操作系统被苹果收购,乔布斯也得以回归,引领苹果走向新辉煌。

后来有人问他:如何看待曾经被苹果开除的经历?

他回答:这是我这辈子发生过的最棒的事情。

乔布斯并未将其视为灾难。

他看问题的方式决定了在受挫时,他的第一想法是我能做什么,而不是为什么是我。

心理学家罗伯特·迪尔茨说过:

同样的“事实”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解读,并被赋予不同的意义,这就是我们的信念系统的工作方式之一。

我们常以为,打败我们的是残酷现实。

然而,这世上本无失败可言,任何结果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给予你的反馈。

成熟的做法是把人生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,若暂时拿不到结果,那就先观察并体验过程。

把已经发生的事情收集起来,加以学习,做好复盘、总结、优化、策略性应对。

等认知提升了,构建起积极正向的信念系统了,人生的走向自然也就改变了。

03

正所谓:人生碌碌,竞短论长,却不道枯荣有数,得失难量。

很多人一生都在营营汲汲追求,试图通过拥有更多外物来获取对自我的掌控感。

但真相却是,人间荣辱不常定,你在意得越多,越会落得事与愿违的结果。

想要摆脱这个困局,最好的办法,就是跳出得失心,修炼万物不为我所有却为我所用的智慧。

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,曾因被弹劾降级,生活清贫,只能寄居在京郊的一座破庙里。

彼时,不少人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,朱彝尊自己却不以为意。

在他看来,与其怨叹过往,不如珍惜当下远离官场争斗的时机,过清净的生活,做喜欢的事。

凭借良好的适应调整能力,这场职业危机反而成了他完成自我升级的阶梯。

之后两年,他潜心学术,不仅完成了词选巨著《词综》,还为北京留下了一部珍贵地方文献。

抗战时期,梁实秋为躲避战乱,搬到位于重庆北碚的半山坡居住。

小屋条件极其简陋,窗破瓦漏,梁实秋却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——“雅舍”。

在梁实秋眼里,房屋虽破,住起来却别有一番好处。

地势高可听风看雨,天气好时还可以邀朋友来家里,共赏山间明月夜。

也正是因为善于苦中作乐,这里反而成为滋养他精神世界的良田,助益他写就无数名篇佳作。
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叙事疗法”。

人是被自己讲述的故事所塑造的,而疗愈的本质在于挖掘积极元素,重新诠释故事。

事实上,从一个人选择活在富足频率里的那一刻起,他的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好。

为什么?

因为在这套叙事逻辑里,遵循的原则是:事情发生了,我来定义这件事对我的意义。

你相信它是对你有利的,大脑就会像个精密的雷达,自动去搜寻和放大那些对你有利的因素,

直到引领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与行动。

到那时你也自会发现,曾经背负的重担都变成了铺就你成长的基石。

就像芥川龙之介所说:

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刻,我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自己。

《菜根谭》中有句话:

“以我转物者,得固不喜,失亦不忧,大地尽属逍遥。以物役我者,逆固生憎,顺亦生爱,一毫便生缠缚。”

习惯被动应对人生,任自己被一时境遇顺逆所牵制的人,注定会活成患得患失的模样。

真正有智慧的人让万物为己所用。

明白得也好,失也罢,任何事情的出现,都并非为了为难自己而来,而是要教会自己些什么。

受过的伤会磨砺心志,尝过的苦会丰盈生命。

我们要做的,就是拥抱并接纳一切经历。

若有一天,不管发生什么,你都能从中找出利于自己的一面,化危机为转机。

那就是你真正变无敌的开始。

点亮赞吧,与朋友们共勉。

发布于:安徽